<span id="wbxcf"></span>
    <center id="wbxcf"><wbr id="wbxcf"></wbr></center>
    <span id="wbxcf"><noframes id="wbxcf"></noframes></span>
    1. <span id="wbxcf"></span>
    2. <optgroup id="wbxcf"></optgroup>
    3. 作者:見習記者 姜天海 來源: 發布時間:2013-10-23 12:19:49
      英國新任駐華大使館科技參贊Holly White:
      期待中國成為“頭號合伙人”

       
      她曾是英國大學與科學國務大臣David Willetts的首席顧問。
       
      她也曾效力于英國內閣辦公室,是政府立法項目管理中最得力的干將。
       
      9月初,她現身北京,擔任新一任英國駐華大使館科技參贊,并承擔起英國在整個亞太地區科學與創新網絡(Science and Innovation Network,SIN)的總負責人,兼管英國駐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臺灣、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科技創新團隊。
       
      她的履歷讓人不禁聯想起鐵腕政治女強人撒切爾夫人。但真正見面,卻感覺她是一個親切帶笑、甚至有些害羞的鄰家姐姐。
       
      白荷莉女士(Holly White)上任第一周,本刊記者有幸作為首家媒體進行獨家專訪,試圖了解未來3年中英科技合作的政策走向。
       
      《科學新聞》:在3年的任期中,您將如何把握中英科技合作的未來政策走向和政府投資?
       
      White:我上周二才到北京就任,正在逐漸進入角色。但是你知道,我們最注重的是英國與中國之間的關系。我們希望確保,中國在選擇科研合作伙伴的時候首先想到英國。因此我的整體目標是推進兩國互利共贏的領域:如醫學、能源、氣候變化等。
       
      在政府投資方面,總體來說英國政府十分重視科學發展。因此盡管經濟不景氣,英國仍堅持維持著較高的科學預算。
       
      最近,英國大學與科技國務大臣剛剛宣布,英國將不會削減科學預算,會維持每年46億英鎊的投入,并建立了未來長達10年的科學基金項目。足見英國對科學和國際合作的重視,因為我們的確看到了國際研究和項目上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科學新聞》:作為駐華科技參贊,您還負責英國在整個亞太地區的科學與創新網絡。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是英國在亞太地區的科技合作中心?
       
      White:是的。英國在這一地區還扮演著更廣泛的角色,即協調英國與亞太地區的科技合作。但是我的工作是基于中國的,這也顯示了英國在整個亞太地區對中國的重視程度,因為中國對我們來說是真正的中心點。
       
      我在上任前是英國大學與科學國務大臣David Willetts的首席顧問。在Willetts看來,英國與中國的關系非常重要。因此他讓我到中國任職,希望可以進一步推進中英關系,尤其是科學方面的合作。 我非常希望可以利用在中國得到的經驗,與亞太地區SIN網絡中的各國負責人分享,幫助他們推進與各國的合作。
       
      《科學新聞》: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中英科技合作,您會選擇什么詞?
       
      White:我會用“productive(卓有成效)”這個詞來形容中英合作。
       
      我們非常重視與中國之間的合作,也對中國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謝,F在我們正在定位兩國合作的重要領域,比方說能源、醫學科學以及尖端醫學技術,例如干細胞和合成生物學。
       
      Willetts也認為這些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地方。我們將在10月份發布一份新的報告,陳述兩國合作在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中英兩國的合作發展關系。
       
      《科學新聞》:與其他國家相比,中英合作最強勢的領域和特色是什么?
       
      White:目前為止,中國投入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科研人員的培訓,發展和建立他們的專業知識。對我們來說,最好的一點是中國擁有豐富的資源,而且愿意花費時間進行科學研究和合作。
       
      在科研領域的文獻引用上,我們發現,中英合作的文章具有更大的影響力。英國高引用率論文的比例大約是8%,而中英合作的論文高引用率則達到12%。這是非常傲人的數據,展示了兩國通力合作所創造的價值。
       
      在英國,很多政府資金是通過英國研究理事會(Research Council)對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行項目資助。該機構與中國聯合資助了一系列研究課題和頂尖工程,包括合成生物學、海洋可再生能源、可持續性制造、干細胞等方面。
       
      Willetts一再強調,要最大化地利用兩國各大學之間的交流,開展共建項目和交換生項目,目前已有諾丁漢大學在寧波的聯合項目,伯明翰大學在廣州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等。近期,蘭卡斯特大學與中國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共同建立了國際環境研究與創新中心。
       
      同時,英國政府方面的技術戰略委員會也在推廣科技創新和可持續性制造,九月中下旬他們已經率領英國13個最有發展潛力的創新型公司到訪長沙、廣州和上海。 所以,我們的任務主要是推動兩國互惠互利,共同探索新技術和未來發展方向,并在經濟和環保上共創互利共贏。
       
      《科學新聞》:您認為中英兩國科技合作主要存在哪些挑戰?
       
      White:對我來說是如何繼續深化中英兩國當前的合作關系。我知道中國正在知識產權政策上進行努力,我們非常感激。但是我認為,真正的挑戰是如何讓英國成為中國的頭號合作伙伴。
       
      《科學新聞》:您認為,英國應該如何成為中國的頭號合作伙伴?
       
      White:英國一直在努力推動商業的發展。所以我們盡可能地開放市場,讓公司在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大的自由。我們在研發方面進行稅費抵免,所以在英國投資研發的公司將會得到減稅優惠。同時,英國政府建立了一整套的投資體系,投資創新和中小型企業。所以,我們非常歡迎中國企業到英國尋找投資機會。
       
      《科學新聞》:但是近年來,華為、中興等高科技企業面臨“出國難”的窘境。英國對于中國高科技產業真的是敞開懷抱歡迎么?
       
      White:我認為美國在科學預算上非常充裕,因此對于合作伙伴的需求沒有那么大,也就沒有完全開放合作。美國對其他國家也是這樣的。而我認為,英國一旦維持住了我們的科學預算,我們就開始持續尋找合作伙伴和拓展方式,我們真正意識到了國際科研合作的價值。
       
      《科學新聞》:未來兩國科技合作中,您最看好哪個領域?
       
      White:我認為,兩國的科技合作已經卓有成效,比方說合成生物學。英國當前已具備了一系列科技產業戰略,其中一個就是生命科學,包括合成生物學和干細胞研究。這些領域我們都非常感興趣。
       
      同時,我們還有另一個產業策略——農業工藝學;旧暇褪鞘称钒踩,我們如何解決全球人民的溫飽問題,以及如何通過技術進步促進糧食生產。我們希望今后在這個領域上多加合作,目前在該領域已經開展了一些項目。
       
      《科學新聞》:英國最近縮緊了移民政策,會不會造成國際學生的減少,影響英國的科研質量?
       
      White:不會的。相反,我們承諾不會限制前往英國的國際學生數量。我們非常清楚地看到國際學生為我們帶來的裨益,他們可以交流共享各國的經驗和知識,可以促進同行評審的多元化。學生是兩國科技的一種合作渠道,我們可以開放地溝通了解雙方的問題、優先關注點,我們的合作會更加親密無間。
       
      現在英國大學聯盟(Universities UK)專門建立了國際部,正在大力推動英國大學和和全球各大學之間的合作。他們非常希望可以推動科研人員和學生的交流交換和科研合作。
       
      《科學新聞》:我還有最后一個問題,作為未來中英科技合作的領袖,您可不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
       
      White:我的領導力?我認為可以用“dynamic(活力、高效)”來形容。因為這個工作需要太多不同的角度,有太多激動人心的事情去完成!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3年第10期 對話參贊)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天天干天天射天天交,天天干天天射综合国产,插韩国妞免费在线视频,国产操逼毛片,
      <span id="wbxcf"></span>
      <center id="wbxcf"><wbr id="wbxcf"></wbr></center>
      <span id="wbxcf"><noframes id="wbxcf"></noframes></span>
      1. <span id="wbxcf"></span>
      2. <optgroup id="wbxcf"></optgroup>